譚雅玲
  近幾年中國出現一股投資海外熱潮,甚至一度出現海外投資超過國內投資的情況。這對於中國國情而言並不適宜,我們需要清楚認識到自身基礎仍然相對薄弱的現狀,堅持以國內為主,而不是以海外為主。正是由於自身基礎很弱,而且內外差異巨大,因此必須註意海外投資的風險因素。
  中國改革開放與發展不均衡十分嚴重。因此我們的投資重點應是實現自身的發展均衡與合理,應傾向於西部的落後、農村的貧窮、中小企業的不足以及社保體系的薄弱等。解決自身的缺陷與不足對於我國真正從大國走向強國十分重要,也是我們當前調整結構、轉型升級的重要思路與路徑。
  海外市場也要關註,但這並不是我們的長項和優勢,也不是我們可以駕馭與控制的風險,而目前的海外市場十分複雜,正處於高端化和高級化的水平階段。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本質上的區別依然存在,並且有內在、看不見的更大分化與差異,風險預警在當下顯得尤為必要。
  投資金融概念非簡單全民化——目前跨業與跨界方式並不適合風險控制。在改革開放過程中,尤其是步伐加快時,更需要理性、專業和科學。我們在發展中需要具有專業品質和職業責任,並非人人都可以是投資者,個個當金融家,行業與產業的定義需要清晰和分工。比如我國鋼鐵等一些行業的企業,因為急功近利和浮躁的發展思路,不去乾鋼鐵等本行,而是跨界跨業從事金融投資,結果虧損嚴重。缺少專業基本功,僅靠道聽途說並不能成為贏家,各行各業應引以為戒,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與風險。
  宏觀經濟需要發展與進步——金融需要為其保駕護航並非替代與轉產。我國經濟處在一個嚴峻的時期,有效儲蓄和資源要合理配置與運用。尤其當下我國的特性是實體經濟缺少資金、金融市場流動性過剩,本末倒置嚴重。有三個數據極具代表性:PPI指標連續29個月是負數,生產力不足脫離發展中國家、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的實際,沒有生產力會喪失競爭力;外貿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萎縮,第一駕馬車變為最後一駕馬車不是進步是退化,顛三倒四的發展不利於保持競爭優勢;股票市場缺少含金量,上市公司競爭力嚴重不足,攀比資金規模和政策效應,而非為股民回報和國家利益考慮。
  反觀美國等發達國家,即使經濟狀況不佳時PPI指標也能保持在不錯的水平,貿易狀況的改觀更加突出,股市的價值競爭帶動價格高漲。因此我們更需要深入思考許多問題,找準路徑,發現適合自己的方法,以國情特色的優勢促進我國實體經濟加快發展與轉型,實現調整目標與戰略,促進均衡與有效發展。▲(作者是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w18dwsc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